喝咖啡輕鬆確認你的肝臟解毒功能

喝咖啡容易失眠好?還是不易失眠好?這是一個非常實用、而且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只攸關你該不該喝咖啡,更關係著你會不會得癌症、肝病、免疫疾病……等等生死關鍵!

咖啡因的解毒途徑最單純,它只需要經過第一階段解毒作用,就可轉化成無毒的水溶性「脫甲基化產物」(Demethylated products),不需進入第二階段。為何有人喝一點咖啡(或濃茶),就會心悸、亢奮、睡不著,有人卻喝完後依舊可以呼呼大睡,一點影響都沒有?這就是每個人第一階段解毒功能強弱最明顯的差異性。

喝咖啡容易失眠的人,是因為他們的第一階段解毒功能較弱,所以血液中咖啡因四處亂竄,咖啡因一直在興奮神經系統,所以當然睡不著。另一種人,由於第一階段解毒功能較強,所以咖啡因很快被解毒成不具興奮性的終端產物,所以神經系統不受刺激,當然就一夜好眠了。

喝咖啡容易失眠好?還是不易失眠好?

不同的人,第一階段解毒功能的差異性可高達五倍之譜。到底第一階段強好還是弱好?換句話說,喝咖啡容易興奮好?還是不容易興奮比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實用、而且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只攸關你該不該喝咖啡,更關係著你會不會得癌症、肝病、免疫疾病……等等生死關鍵!怎麼說呢?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解毒功能,都是許多毒素要在體內解除毒性不可或缺的過程,但是問題在於第一階段所產生出來的水溶性中間產物實在毒性太強,就好像「燙手山芋」一樣。如果第一階段生產了「燙手山芋」,第二階段沒有在最短時間內,快速地把這些「燙手山芋」變成安全無毒的產品,那麼,這些「燙手山芋」就會去搞破壞。例如,去破壞細胞膜,導致肝細胞損傷或壞死,或是進入細胞裡面去破壞DNA,導致細胞突變,變成癌細胞。

寧願失眠比較好!

所以說,到底第一階段解毒作用應該要快還是要慢?答案是要剛剛好!這兩條生產線應該要很有默契、銜接無暇,第一階段一但產生「燙手山芋」,馬上丟給第二階段處理,絕對不可以「塞車」!如果第一階段太快,第二階慢吞吞,「燙手山芋」滿天飛,那麼這個人可能很容易得癌症、肝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換句話說,自己毒自己。如果第一階段慢吞吞,第二階段很快,那麼這一個人,可能喝咖啡很容易心悸、失眠,但卻不容易得癌症、肝病、免疫疾病。

如果兩者給我擇其一,我寧願選擇後者(雖然兩者都不好,這叫做兩害相權取其輕)。很巧,剛好我真的是這種人,喝一點點咖啡就睡不著覺,也對很多化學物質非常敏感,但從好方面來說,這卻是一種保護性。

喝咖啡容易失眠的人,體內容易堆積毒素。

不過,第一階段如果真的太慢也不好,很多飲食環境中的毒素在體內塞車,進不了第一階段,這些脂溶性毒素就會在體內累積,日後造成更多的問題。所以最佳的情況,是要同時強化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讓這兩個途徑都很有效率,而且合作無間,既不會庫存「垃圾毒素」,也不會產生「燙手山芋」,趕緊把毒素變成無毒的東西排出體內,維持體內的清爽。

我再重覆一次,許多癌症病人,就是因為第一階段太強,造成第二階段相對之下太弱,讓中間產物丟出過多的自由基去傷害到DNA,導致癌症。有研究顯示,咖哩裡面的薑黃素,可以抑制第一階段,同時兼具活化第二階段的功能,對於癌症的預防相當有效。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