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的原因 (下)

多汗的原因 (下)

一針、二灸、三服藥

中醫治療汗症可以選擇服用方藥,使人體陰陽平衡,並能調和營衛,扶正袪邪。

針灸療法也是一個止汗效果很好的選擇。自古便有「一針、二灸、三服藥」的說法,說明人得病後,可以先選擇針灸,若針灸後未能完全解決,才服用中藥。

有些人會質疑針灸的安全性,特別是認為向某些部位施針(如頭針),是非常危險的,故此未能接受針灸。其實,由註冊中醫師執行的施針過程,是十分安全的,因為醫師都經過多年的專業教育及實踐,並通過專業資格考試,才能獲發中醫執業証明。

另外有些人害怕針灸,是因為怕疼痛,他們對痛的感覺很敏感,而傳統針灸是要求「氣至病所」,施針部位要求患者有酸、麻、脹或痛的感覺。這些特別怕痛的人,可以選擇腹針療法。腹針不需要有傳統針刺的酸麻脹痛感,而且腹部疼痛的感覺比較彌散,所以人們對腹部疼痛並不十分敏感。

腹針減低疼痛

腹針的適應症很廣,包括內傷臟腑疾病、臟腑失衡或不足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經針灸治療後效果未如理想的,都可以選擇使用腹針療法。腦血管病後遺症(包括中風後遺症)、腦退化症、心血管病、高血壓、視神經萎縮、眼底出血、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病、腰痛、雙腿麻木、糖尿病等等,都可以用腹針療法治癒或緩解,腹針甚至可以應用在美容、減肥等方面。而汗症是屬於臟腑陰陽失衡引起的疾病,故腹針也能有效緩解,甚至治癒此病。

腹針治療多汗症的穴位可選用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腹四關(滑肉門、外陵)、商曲、氣穴等。每次施針時間大約三十分鐘,每天或隔天治療一次,一般十天為一個療程。腹針療法可以單獨使用,若針藥相配的話,療效更為顯著。由於取穴的順序及入針的深淺會影響療效,故應由中醫師施針。

腹針療法是以神厥佈氣假說為核心的微針系統,能通過刺激腹部穴位來調節臟腑失衡,從而治療全身疾病。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互相協調,在病理上互相影響,故「外病及裡,裡病外顯」及「有病於內必形諸於外」。腹內臟腑集中,而且循經腹部的經脈又多,為氣血向全身輸佈、內聯外達,提供了較廣的途徑。當臟腑出現問題時,腹針透過體表的針刺反饋而進行逆向調節,令五臟六腑都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以緩解不適。

雖說腹針具有安全的優點,但它仍是有禁忌症的。因為腹針的針刺部在於腹部,故妊娠、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肝脾腫大引起的臍靜脈曲張、腹腔內腫瘤等,都不適宜使用腹針療法,理應注意。

資料來源:運動版圖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