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吳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千古絕唱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還反映了古代重陽插吳茱萸這一民間習俗。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裏。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吳茱萸,為蕓香科綠灌木植物。它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入肝、胃、脾、腎經,有濃烈香味。能驅蟲除臭,利五臟,消食積等,有散寒止痛、理氣止嘔、溫中止瀉的作用,可用於寒疝睪丸冷痛,臍腹部的寒氣作痛,以及寒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泄瀉、嘔吐酸水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含有吳茱萸堿、吳茱萸內脂醇、脂肪酸等化學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及多種皮膚真菌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並能驅除胃氣和抑制腸內異常發酵,還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