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淨界法師
這個權法跟實法的對接,我們講一個小公案。說唐朝有一個德山禪師,他一開始不是參禪,他是學教的。他對性相二宗,唯識、般若,都非常通達,特別對《金剛經》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為弟子講《金剛經》講久了以後,就把自己的《金剛經》的講解編了一個《青龍疏鈔》,就是專門註解《金剛經》的。編了以後他就很滿意,就扛著《青龍疏鈔》從四川往南方去,到湖南那個地方,因為那個地方禪宗比較興盛。他要去挑戰禪宗的。
經過龍潭山的時候,在山下他肚子餓了,他就到一個老婆婆賣點心的地方去。他說:「我要吃點心。」那老婆婆說:「你擔子裡面擔的是什麼?」他說:「這是我的《金剛經》的註解,《青龍疏鈔》。」
老婆婆說:「你既然研究《金剛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答對了,我就免費把點心送給你。你答錯了,你給我錢我也不賣你。」她說,「《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哪一個心?」
德山祖師答不出來。答不出來,但他畢竟是修行人,會自我反省,他不會生氣的。他感到很慚愧,就請教這個老婆婆說:「你是跟誰參禪的?你有這麼高的一個參禪的意境。」她說:「我的師父就是龍潭祖師。」
所以,後來德山祖師就去親近龍潭祖師,做他的侍者做了好幾年。有一天晚上,夜深了,龍潭祖師說你可以回寮房休息了。因為天黑,龍潭祖師就拿一個蠟燭給德山禪師。拿給他的時候,龍潭祖師就把蠟燭吹熄。吹熄以後,德山禪師當下開悟,跪下來跟他師父頂禮。
那麼,這個公案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三心不可得。諸位!你點哪一個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然你都不能點了,你一點就錯了。你看到三心,那表示這是什麼?這是生滅心。真如本性哪有過去、現在、未來?你看到時間相,就知道這個肯定有問題。
就是說,當我們的心是向外攀緣,去追求一個法門的時候,你落入了一種時空相。時空相就是有業力、有煩惱。就是說,你想離家出走,你要離開你的家到外面去,後果就是你要面對很多的野獸、毒蛇、大火等等。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心是個陷阱,禪宗布下的一個陷阱。就是說,一個有修理觀的人一聽到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他就知道這是生滅心。這怎麼能點呢?一點就錯了。
第二個,他後來為什麼開悟呢?因為把蠟燭吹熄以後,一個人向外攀緣的心一停止,他一內觀以後,就把內心的摩尼寶珠給啟動了。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