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馝,字靜山,官至光祿寺少卿。康熙年間楊馝擔任固安知縣,參與興修永定河水利工程。
當時永定河水利官員黃某攤派施工費不均,拖到冬天才開工。百姓清晨下水,都凍得兩股打戰。楊馝同情百姓,允許日出後下橛。黃某巡工姍姍來遲,他嫌百姓來的太晚了,吹鬍子瞪眼,要鞭打百姓。楊馝為百姓力爭,黃某卻一意孤行。楊馝索性就牽著黃某的馬站在冰冷刺骨的地方,說:「只要你能去,百姓就能去!現在太陽已經高了,你穿皮裘一件又一件,還瑟瑟發抖,縮成一團,還要責令打著赤腳幹活的百姓披星戴月趕來嗎?」
黃某被凍得夠嗆,惱羞成怒,要打報告彈劾楊馝。恰逢巡撫李文貞經過柳家口,他聽說此事,召見楊馝,對他說:「你年紀輕輕就能這樣愛民,真像古代的任延(東漢著名地方官)啊。」慰勞他,請他喝酒御寒,解下身上的皮裘給楊馝穿上。楊馝因此沒有被彈劾。
後來楊馝調任宛平縣。康熙帝巡視京城南郊時,固安百姓男女老幼爭相請求留下楊馝。康熙帝說:「另外給你們固安縣一個好官,行嗎?」一個女子回答:「為何不另外給宛平縣一個好官呢?」康熙帝大笑,認為固安百姓說的實在,於是允許楊馝仍當固安知縣,但發給知府俸祿。
之後楊馝升任雲南麗江知府。麗江本來是苗族地境,新歸朝廷管轄。楊馝於是召集苗族土官、頭人,讓他們充當典史、鄉長,命令百姓每人種一棵榆樹,每畝地蓄一溝水,為百姓興建孔子廟,制定婚喪禮儀。只用了一年時間,當地風俗就為之一變。苗族百姓為他建廟祭祀,號稱「第一太守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