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山茱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趙王有腰疼病,有一天,一位山民進貢一種叫 “山萸”的紅色小果實,誰知趙王見了大怒,説山民把俗物當貢品,這不是對我的不敬嗎?把他打了一頓,趕出宮。

三年後的一天,趙王舊病復發,腰痛難忍。有一位姓朱的御醫見狀,忙用一種又黑又幹的東西煎湯給趙王治療。

趙王服後。趙王就問朱御醫:“你給我服的是什麼靈丹妙藥?”朱御醫回答:“就是三年前村民進貢的東西”。趙王聽後大喜,下令大種山萸。趙王為表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又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

在中醫傳統的補腎藥裏,山茱萸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量的臨床試驗報道也發現山茱萸有非常好地調節血糖的作用,因此在這道藥膳使用山萸肉,更有它積極的意義,還有一個就是説山萸肉本身是補腎的,而糖尿病患者經常會有腎損傷,因此這道藥膳採用山萸肉可以預防糖尿病腎損傷的並發癥。

山茱萸,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採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擠出果核。曬乾或烘乾用。

【性味歸經】

甘、酸,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

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主治】

1.用於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痿等證。山茱萸酸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之要藥。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如六味地黃丸,治腎陽不足,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者,常與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腎氣丸;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2.用於遺精,遺尿。本品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止遺。治腎虛不固而致遺精、遺尿者,常與熟地、山藥等同用,加六味地黃丸、腎氣丸;或與覆盆子、金櫻子、沙苑子、桑螵蛸等配伍,以增強補腎固澀作用。

【文獻別錄】

1.《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2.《藥性論》:「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陰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

3.《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之。」

【現代藥理】

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質、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及維生素A。有利尿、降壓作用;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堇毛蘚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體外試驗能抑制腹水癌細胞,對於因化療及放療所致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有抗組織胺的作用,有軟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作用;所含的鞣質有收斂作用。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