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底」免疫力差!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跟中醫學溫熱養生祕訣,除了喝薑茶這樣吃也有用

動不動就手腳冰冷?你是「冷底」虛寒體質嗎?俗話說「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就發現,人體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關於這樣的說法,中醫又是如何看待呢?中醫師表示,其實這樣的問題中醫俗稱為「冷底」體質,其成因與人體陽氣不足、體內暖流運行不順有關。因此,想要改善這類體質問題,如何有效調養脾腎、增強陽氣非常重要!

動不動就手腳冰冷?你是「冷底」虛寒體質嗎?俗話說「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就發現,人體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

動不動就手腳冰冷?你是「冷底」虛寒體質嗎?俗話說「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就發現,人體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

動不動就手腳冰冷?你是「冷底」虛寒體質嗎?陽氣不足問題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其發生原因與人體陽氣不足有關。當體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就可能導致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現象發生。

且值得注意的是,陽氣不足還可表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不過,趙品諭中醫也提到,事實上中醫理論中「冷底」的嚴格定義,指的是罹患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者。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則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

告別「冷底」體質!中醫調理有方法,調養脾腎、增強陽氣是關鍵

至於,中醫臨床如何處理冷底問題?趙品諭中醫師指出,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主要可分為兩大方向。正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故通常會從調養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有助補腎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但要注意的是,上述中藥材藥性強,仍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

除此之外,趙品諭中醫師也提到,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便多是喝「薑茶」來改善。不過,考量有些民眾無法接受薑茶的辛辣味,故其也另外提供一道做法、材料準備簡易的漢方茶飲提供給大家參考。

該款「漢方驅寒溫陽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更容易取得,且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但要注意的是,建議於白天適量飲用為佳,不宜晚上服用,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漢方驅寒溫陽茶飲

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

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酌量(約0.5錢)魚腥草或金銀花,放入500c.c.的清水熬煮成汁,煎煮至水滾即可。

補充事項:土肉桂葉味辛辣,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調整口感。

溫熱穴位能增強陽氣!艾灸+三九貼輔助促進氣血循環、溫養經絡

趙品諭中醫師表示,臨床調理上中醫也會選擇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譬如,可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的位置,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來輔助促進氣血循環。

不過,其也強調,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可能會因此過敏。故建議有需求的民眾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較佳。此外,亦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想避免陽氣過度耗散?辛香料入菜、不熬夜、做好保暖也有幫助

至於日常飲食保養上,趙品諭中醫師指出,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其實,這部分和中醫觀點相輔相成,建議這類體質的民眾平時可多補充蛋白質,像是辛溫大補的羊肉,或外形像大腦,具溫肺補腎效果的核桃都是不錯選項。另外,料理時適度使用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辛香料酌量入菜,也有助產生熱度。

最後,最重要的是,在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的習慣,也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因此,其建議民眾想要避免冷底問題上身,一定要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此外,要提醒的是,雖然即使是天涼時節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但建議民眾天冷時最好在室內運動就好,不要到戶外吹風,做好保暖較佳。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