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對於骨狀類風濕關節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佈。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

 

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動脈炎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症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中醫稱其為「頑痺」又稱「白虎歷節風」。其臨床症狀:雙手指,雙腳趾,腕,踝等小關節首先發病,晨間出現關節僵硬,並有渾身不適。化驗:類風濕因子(RF)呈陽性。到中晚期,關節腫痛增劇,腫處較硬晨僵時間延長;關節逐漸累及肘、肩、膝、髖等大關節,病人活動受限,生活多難以自理。並逐漸出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強直,或嚴重者出現關節半脫位和畸形。

 

現代醫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病機的認識,認為它是全身性免疫功能低下的芥蒂組織疾病。而關節腫痛則是IgG、IgM,等免疫複合物的致炎物質在關節「作祟」所致。

 

因此,在治療中將腫脹、疼痛作為「靶的」來消除;又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無菌性炎症,一般抗炎藥難以奏效,所以,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成為主要控制腫脹、疼痛、僵硬、高燒的主要藥物。而該藥用上後,很快能緩解腫脹和疼痛。用藥量也不自主的由少到多,否則,腫痛會「此起彼伏」,而該治法的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停藥,停藥既「犯病」,也叫「反彈」。

 

由於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對胃腸、肝、腎有較大的損害作用,久治不愈,又不能停藥逐漸出現骨質疏鬆、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強直關節半脫位、關節畸形而致殘。最後,現代醫學的專家學者,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可逆轉的疾病。這就是現代醫學對該病治療的基本狀況。

 

中醫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療方法。而直接攻病者,只有汗、吐、下三種方法。而汗法主要是用來治風寒表實證的病人,用發汗的方法,使邪從汗道排出體外,該法又叫「開鬼門」;吐法是邪居高位,用吐法將胸膈上的宿食,痰飲湧吐排出體外的方法;下法是病人出現裡實證,腹部有痞滿燥實之邪,用瀉下的藥物,將邪從腸道排出體外的治療方法。

 

只有將病邪排出體外,或在體內將其消滅,病才可得到徹底治癒。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位深在筋骨,以上三法均不適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而其他五法也只適合輔助治療之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只能在八法之外,創造出一種新的治法,才能找到病邪排出體外的渠道。經過實踐證明,助腫的治法,是最客觀最科學的治法,因為,它通過中藥的助腫,能起到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無菌性炎症」排出體外的作用。就這樣「助腫療法」一詞誕生了,它的概念是:「病人通過口服助腫重要,促使病人的患病關節,腫痛增劇,以至極限後,自動腫消痛減,以達到由裡及表,透邪外出的效果。經反覆多次的腫、消後,達到病邪出盡而治癒的效果。」這種治療方法,稱之為助腫療法。

 

在《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了「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反治法,而助腫療法則與其所相似,故稱「腫因腫用」之法。它雖然晚出世三千年,但它與「通因通用」可稱為「孿生兄弟」,同樣都是反治之法,只不過所治療的疾病不同罷了。

 

助腫療法是中醫學發展和創新的產物,是人類醫學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治法,它開創了以腫治頑痺的先河,也改寫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治癒的歷史;它的問世填補了我過攻關計劃的空白,也將以前所未有的療效震撼著現代醫壇,標誌著祖國醫學為世界醫學作出巨大貢獻的又一新里程碑

 

《素問·痺論》:「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聖濟總錄·腎痺》:「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捨於腎,是為腎痺。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踡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症因脈治·腎痺》:「腎痺之症,即骨痺也。善脹,腰痛,遺精,小便時時變色,足攣不能伸,骨痿不能起。」謂今血液病中的風濕病,中醫痺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血虛弱,外邪入侵「邪之所腠,其氣必虛」,正治之法,祛邪扶正。治標之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素問·痺論篇》「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聖濟總錄·腎痺》:「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捨於腎,是為腎痺。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踡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謂今強直性脊椎炎中醫的高骨病是元陰和元精的虧損導致的骨上軟骨膨脹與椎體周圍韌帶的鈣化,正治之法,培本濡骨。治標之法,活血止疼。《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捨於其所合也。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捨於腎」。謂今類風濕關節炎骨病是中醫骨痺,正治之法,補給腎氣,養肝柔筋,疏通骨氣。治標之法,活血祛痺,疏風止痛。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