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术

蒼术

許學士,是人們對宋代醫道高明的大醫學家許叔微的尊稱。相傳青年時代的叔微異常勤奮,每天攻讀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許學士有一個睡前飲酒的習慣,大概是取民諺“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養生之意吧!

幾年後,他時時感到胃中漉漉作響,脅下疼痛,飲食減少,每過十天半月還會嘔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來。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會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這到底是種什麽怪病?許叔微陷入深思並四處求治。誰知遍求名醫卻總不見效,他心中十分苦惱。於是,許學士摒棄了“醫不自治”的信條,開始自已解救自己。

他對自己的病情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認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濕阻胃”引起的。於是,他按照自己“用藥在精”的一貫學術思想,選用蒼朮一味為主藥,用蒼朮粉1斤,大棗15枚,生麻油半兩調合制成小丸,堅持每天服用50粒。以後又逐漸增加劑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藥數月後,他的怪病逐漸減輕,直至獲得痊愈。

為什麽一味蒼朮有如此效力,對於許叔微的怪病有這樣奇特的治療效果呢?原來,許叔微素嗜飲酒,傷及了脾胃,脾虛不運則水濕不化,脾與胃互為表裏而致“濕阻胃”,從而出現了胃中漉漉有聲和夏天左半邊身軀無汗而右半邊有汗及嘔吐胃液等內濕癥狀。

脾屬土,土愛暖而喜芳香。蒼朮氣味芳香,性辛、溫而味苦,歸脾胃二經。藥證相合,氣味相投。蒼朮為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濕,濕邪屬陰之氣,得溫則化。許叔微辨證準確,選藥精當,一味藥而收神功。還要認識的是,許氏堅持長期用藥,且不斷加大用藥劑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濕邪性粘膩而滯,不易速去。只有堅持長期服藥並逐漸加大劑量,才能增加藥力在體內的積蓄,最終攻克濕邪。

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朮(茅朮、南蒼朮)或北 蒼朮的根莖。前者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地,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故名茅蒼朮。後者主產於內蒙古、山西、遼寧等地。春秋季採挖,除去泥土、殘莖,曬乾。水或米泔水潤透切片,炒微黃用。

蒼朮,《本經》但言「朮」而未有蒼、白之分。陶弘景指出朮有白朮、赤朮兩種,赤朮即是蒼朮。至《證類本草》始有蒼朮之名。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


用於濕滯中焦證。本品善燥脾濕,對濕勝中焦,脾失健運而致脘腹脹悶,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症,最為適宜。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如
平胃散;若濕熱、濕溫證,則配清熱藥同用,以化濕清熱;若痰飲或濕溢水腫等證,亦可用之。

【主治】

  1. 用於風濕痹證。因其辛散苦燥,長於祛濕,痹證濕勝者尤宜,常配獨活、秦艽等同用;若濕熱痹痛,配石膏,知母等,加白虎加蒼朮湯,亦常與黃柏合用,即二妙散,更可用於濕熱瘻辟、下部濕濁帶下、濕瘡、濕疹等。
  2. 用於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若風寒濕邪襲表,而致惡寒發熱,頭身痛,無汗等,本品能發汗解表、勝濕,多與白芷、細辛等同用,如《局方》神朮散。
  3.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於夜盲症及眼目昏澀。可單用,或與羊肝、豬肝蒸煮同食。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
  2. 《本草綱目》:「治濕痰留飲…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醇和茅朮醇的混合結晶物。其它尚含少量蒼朮酮、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及菊糖。所含揮發油,小劑量呈鎮靜作用,同時使脊髓反射亢進,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