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是斷捨貪執

修行即是斷捨貪執

 

此生幸得暇滿船,為自他渡生死海,故於晝夜恒不懈,聞思修是佛子行。我們首先需知修持佛法的方法,因此要聞法。之後要對佛法確信不移,因此要思維法義。不僅是知識上的理解與相信,同時要實際於自心上體驗法義,因此需要實修。

 

我們此生幸運得到暇滿具德的人身,對於細微的取捨道理能把握得到,所以有閒暇與機會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雖然各自具備了一些特點,但是卻沒有機會行持細微的取捨。因此,我們應該晝夜不懈地努力,不僅上課時歡喜專注地聽聞,任何時候,自己的心念與行動都要與法相結合。偈文提到晝夜都要精進,如何在白天與晚上都能夠精進修持佛法呢?這是我們要去思維的。

 

懈怠之前,首先我們應該瞭解需要不懈怠而修持的法是什麼?什麼叫佛法的修持?什麼是正確的修持佛法呢?噶當派曾提到一個故事,說明一個人從開始不瞭解何謂修行,到明白正確修行意義的過程:

 

「有一天,有一個人很專注、盡力地轉繞著佛塔。一位噶當派大師上前問道:『先生,您在做什麼啊?』那人回答:『上師,我在修行呢。』大師點點頭,說道:『嗯!很好,這個修行也不錯。不過,如果你能修行佛法會更好。』那人心想:『繞塔可能不是修行佛法吧,一定有其他方法。』他開始四處找尋,看到了一些經書,心想:『讀經、課誦應該是修行。』找到一個地方坐好,就開始認真讀經。」

 

「幾天後,當他大聲讀誦著經書時,大師出現了,問道:『您在做什麼呢?』他有點得意的回答:『喔,我在修行呢。在修行佛法呢。』大師點點頭,接著又說:『嗯,讀經很好。但是如果你修行佛法會更好。』那人聽完有點納悶兒,心想:『繞塔也不是,讀經也不是,那該做什麼呢?』正當苦悶時,突然想到:『對了,禪修!一定是這個了。』趕緊找到一個角落,坐直身體,瞇起眼睛,開始禪修。」

 

「沒過多久,大師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您在做什麼?』他自覺了不起地說:『禪修著呢!』大師緩緩地說:『禪修很好,不錯,但是,修行佛法的話會更好的。』這下那個人完全糊塗了。不是繞塔、課誦、甚至不是禪修,那人只好問道:『上師啊!到底什麼是修行佛法啊?』大師回答:『修行即是斷捨貪執。』」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也跟這個故事的主角一樣,開始修持四加行的時候,全身酸痛,滿身大汗,還是堅持不懈地修,終於修完幾十萬遍之後,有人問道:「喔!您修完了四加行,有什麼體會嗎?」這時我們可能回答:「喔,可辛苦囉!流了好幾公斤的汗哪。」這是一種答案。更好的回答是:「喔,可美妙了!心可平靜了,真快樂呀!還可能更高境界的回答是:「喔!你不會相信的,當時我閉著眼睛呢,眼前出現好多天女天神,漫天飛舞……」總之,說一大堆誰也沒看過的事情。大部分人的答案差不多就這些。

 

那麼,到底這些是修行的徵兆,或者只是像喝醉了,或者是累過頭,生著悶氣,又不得不做下去而產生的幻覺呢?因此,修行是在每天生活當中,當煩惱升起時,自己能夠察覺,並且找到對治法平息煩惱,例如你可能說:「昨天早上九點左右,一個人讓我好生氣,但是我察覺到了,也知道生氣不好,就想辦法靜下來。」真正體會佛法,使佛法成為對治法而降服煩惱,這即是修行。

 

很多人以為修持是另外去修一個什麼東西,而與自心分開,例如慈悲的修持,認為另外要生出一個慈悲,而沒有自心與慈悲合一,自心成為慈悲的體會。我們以為,我「生出」了一個慈悲了,好像把旁邊的一個什麼東西拿到手了,因此,沒有思維菩提心時,菩提心也就不見了。

 

因此,無論做任何修持,例如慈悲心等,重點是要去體會這一切即是自心本質的一部份,與自心合為一體。要不然,任何修持都將無法降伏煩惱。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