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地去面對人生果報

文/淨界法師

佛法認為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但是你未來有無量的希望。你未來要何去何從,那就看你是依止什麼樣的思想。

你看孔夫子,他三歲喪父、十六歲喪母,他的青少年運是非常不幸的。沒有父母的依靠,在古時候是非常悲哀的。等到他十五歲「而志於學」,用功了幾年,對整個聖賢之道有了心得,想要做官的時候,你看他:十五歲到五十歲的時候,有三十五年的時間,他是不得志的,沒有一個諸侯願意重用他,他可以說是孤家寡人一個。

我們從孔夫子的歷史來看,其實他十五歲到五十歲的時候,他是想要有所作為的,對於他與生俱來的天命,他想要去抗拒它、想要有所改造。不能作官,我就一定要去「知其不可而為之」。

但是到了五十歲以後,你看他的思想變化了,開始知道一個人要「素位而行」。他認為實踐理想,不一定要做官。他知道他的生命因緣,五十而知天命,他知道他的因緣應該從事教育,從教育當中去實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生命的本質,我們不一定說它怎麼樣,你就一定要怎麼樣。我們不能忽略前生業力所帶動的天命,重點是–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應該用什麼樣的思想來經營你的生命!就是說你的過程是特別重要,佛法是不重視結果的,它重視的是你這個過程–就是你的因地。

這個地方是講到因相,就是說我們生命的水流,基本上是由業力所推動的,而產生業力的正是我們的思想。

所以簡單的說,我們的生命是受著我們不同的思想,而產生不同的水流。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