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西方一衲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這是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留下來的一首詩。慶幸他自己終於脫去天子的龍袍,換上僧人的袈裟,還他本來面目,遂了他的心願。他本來就是佛的弟子,這一切的折騰,都只怪當年他一念之差,羨慕人間皇帝的權位,今生才會流落到帝王家裏。而今天我們所談的曾鞏,他的來歷也和順治皇帝相似。

曾鞏名鞏,字子固,合起來有基礎鞏固、穩定之意,是北宋江西南豐人。他的母親信佛,故常供養三寶。但她並非平等地供養僧人,而是聽說誰有修行,就供養誰。她聽說青草堂和尚(又稱青草和尚或草堂和尚)很有修行,就很誠心地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來供養這位出家人。她天天送最好、最值錢的供養,來表示她的誠意:食物──用最美味可口的齋菜,送給出家人吃;衣服──用最漂亮、最名貴的料子,做給出家人穿;臥具──也買最好的質料,給出家人用。湯藥──當出家人有病,她就親自煎藥熬藥給出家人喝。

這種以四事單獨供養一位出家人的方式,本來就有一種情感的成分在內,所以出家人被情感所感動,覺得不知怎麼辦才好,受人這麼供養,將來自己如何來報答,以還此債呢?他看曾家頗為富有,這位施主心地也很善良,對他又這麼好,一時動了心,被情感所迷,就對她說起醉話:「將來我給你做兒子。」如此一講,也不知是真的或假的,大概當時他是真魂出竅,魂魄跑了,心被情感所牽,所以種下給人當兒子的因。

有一天,青草堂和尚看到宰相告老還鄉,光榮退休,很是風光,就生出羨慕的心:「啊!做大官原來這麼威風,我如果能身臨其境,也很不錯呀!」心一打這個妄想,就圓寂了(年九十),托生到姓曾的施主家。

曾鞏誕生的時候,他母親記起和尚以前曾說要給她做兒子,就特意派人去看看青草堂和尚,只見和尚已經端坐而化。她也不敢確定,這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就是和尚的轉世,就這樣糊里糊塗生了一個兒子。

曾鞏生來就聰穎有智慧,相貌端正華貴。「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十二歲作六論,文章寫得非常之好;語言雄壯,令人吃驚,有神童的雅號。到了二十歲,因文才出眾,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閱讀他的文章之後,驚為奇才,因而備受賞識,後來收他為門生。他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非常重視文人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時已聞名遐邇,死後更是盛名不衰,是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早登科舉及第,很受皇帝的重用。他的議論樸實公正,對國家很忠心,待人接物也很厚道,操守廉潔,一路做到承相的地位。任官期間,注意救治民疫,體恤民生的疾苦。有一天,宋神宗問他:「王安石的為人,你覺得怎麼樣?」他回答:「他有創作力,敢作敢為,但計劃不周全,很荒唐,冒失躁進,犯了錯也不敢承認,更捨不得改。」他這樣批評王安石,可說是很認識他,這也是很公平的評論。世人因為尊重他,就不直呼其名,而稱他為曾魯公。他是江西人,江西這個地方山明水秀,所以出了很多很聰明及有才智的文人。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