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雲求聰

唐朝玄宗時代,有一比丘,名叫牛雲。資性愚鈍,少不聰慧。自愧業重福輕,障深智淺,遂即發心往詣山西五臺山,朝禮文殊菩薩。懇祈文殊加被,使其宿障消除,善根增長。

初至東台,見一老人迎面來而問曰:‘汝何為而來?’牛雲答曰:‘願見大聖,求聰慧耳。’老人曰:‘文殊居北台,汝可往見之。’牛雲奉教,即往北台,方抵北台,又見老人早已即在彼矣。是時牛雲間中思念,此老人非他,乃文殊化現也,遂即趨前禮拜。老人曰:‘汝沙門也,不應禮拜俗士。’雲亦不聽,禮拜不已。老人憐之,為入定觀。始悉雲之前生,乃一牛也。因嘗馱經入寺供奉,故今得感比丘果報。老人起定,將宿世之事,為雲言之。以宿因緣,故號牛雲。老人複曰:‘汝性昏迷,胸中有淤在肚內,汝眼緊閉,我當為汝割去。’雲即閉目,唯覺胸膛裂開,祗聞刀釵音聲,然不甚痛楚,微感清涼。

少頃,則心懷開豁,頓異往時。開眸,見老人現文殊身,妙相端嚴。謂雲曰:‘與汝聰明竟。’雲喜躍無量,於起身作禮時,詎文殊已隱。自此牛雲比丘,辯才無礙,隨緣度生矣。

按:人不怕愚,但怕不知愚。知愚之人,時常發慚愧心,腳踏實地去依法修慧,如一旦工夫成片,不難得著消息,所謂:‘行至山窮水盡時,自然得個轉身處。’不知愚者,主見深,我慢重,玩花樣,賣聰明,諸如這些,均為障慧之手法。經上說:‘愚人自知愚,是名為智者;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人。’古德亦雲:‘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像故事中之牛雲比丘,因自愧愚鈍,而不遠千山萬水,發心朝禮文殊,如是茹苦求聰,居然感得文殊現化,為其開慧,而成當時講師,機感真是不可思議。

我想時下如牛雲之愚者,當不在少數,而能如牛雲發心求聰者,確實不多。或有人說,身處台島,本無五台可朝、文殊可禮,祗好守愚。要知道,佛菩薩之冥加,或現身當前,無分遠近,唯在行者工夫之深淺而已。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