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 玄寬運法師

所以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開宗明義即點出,佛性人人自有,不假外求:「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行由品》)這是六祖得法因緣關鍵性的證悟,亦是六祖為弟子們所點出的「法要」,學佛人當將此四句念茲在茲,自然會有深刻的體會。

六祖所說的「菩提自性」,即是佛性;「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眾生的本性就是佛性,而佛性「本來清淨」,不過是「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暫時被無明障蔽罷了。

若能撥開、袪除除無始以來的一念無明,佛性不失,佛性仍在,猶如層積累迭的烏雲散開之後,日光絲毫不減一樣。所以,六祖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若能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則能如《淨名經》所云:『實時豁然,還得本心。』

因此經中又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就是告訴我們,內心才是一切價值的源頭,內心的財富才是真正的財富;我們內心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何捨棄自心內在的寶藏,而去求取世間短暫不實的財富呢?縱使求得了萬貫家財,對自己的生死煩惱,又有何幫助呢?

唐朝的大珠慧海參訪馬祖道一。馬祖問:「來此何事?」

大珠答:「求佛法!」

馬祖呵斥道:「你自己的寶藏不用,老遠來跟我求什麼佛法?」

大珠不解,問:「我的寶藏在那裡?」

馬祖說:「現在問我話的『心』,不就是你的寶藏嗎?」

所以,只要我們自己覺悟「自心是佛,自心作佛」的話;我們就能直下承擔,那不就是已經找到寶藏了嗎?否則人海茫茫,生死浮沉,沒有發現、發掘心裡的寶藏,即使是趙州八十猶行腳,也只是徒然空費草鞋錢,又何益於自我的生死了悟呢?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