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有五味也有陰陽

藥有五味也有陰陽

 

《神農本草經》全書強調辨證用藥,辨證治病救人。書中不但指出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還確定了藥有陰陽之說。

 

《神農本草經-序例》中說“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其本義是指人們可以品嘗到的藥物真實滋味。藥物真實滋味不止五種,由於受事物五行屬性歸類理論的影響,於是自古至今,將藥物之滋味統統納之於五味之中,並將澀味附之於酸,淡味附之於甘,以合藥物五味的五行屬性歸類。

 

《內經》是“藥有陰陽”理論的創立者,《神農本草經》對這一理論予以踐行。所謂“藥有陰陽”,其含義甚廣。若僅從植物藥與礦物藥分陰陽,礦物藥質地沉重而主降,屬性為陰,植物藥質地輕清而屬陽。

 

若就植物藥而言,凡藥用其花、其葉、其枝者多屬陽,若用其根、其幹者多為陰。如若對藥物深層的內涵分陰陽,則“陽為氣,陰為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又說,“氣味辛苦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四氣,又稱“四性”,藥物之寒、熱、溫、涼是也,四氣之中又有陰陽屬性之分,具有溫、熱之性者為陽,具有寒、涼之性者屬陰等等,皆屬於經文所言“藥有陰陽”之意及其意義。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